生活方式不同导致财富差异

  • 312
  • 阅读模式

应几个小伙伴的邀请,想说说我的几个姐姐,人生的轨迹,由于几次选择而变的差异巨大,走上了人生不同的道路。

姐姐是表姐,都是80-85年生人。

姐a,比我大2岁。已婚有孩,定居一线城市,2人年薪保守60,基本属于白手起家,结婚时候是2边家长给了一点首付,贷款一套小有房。目前房子2套,价值1500w+,本市房子一套,价值450+.

姐b,比我大3岁。已婚没孩子,定居国外,姐夫上班,她没有正式工作,平时做做兼职,在家做做家务,最大爱好是2人一起出去旅行。无房,一直租房。0存款,从不存钱,换车还要找父母借钱。很多年不回国了。

姐c,比我大5岁。已婚有孩,定居一线城市,2人都是稳定工作(银行等),年薪未知。结婚时候男方在郊区附近有一套小房,女方也在在那购置一套小房,2人各还各的贷款,房子均出租,在市区租一套3居室,父母来帮着带孩子。租金猛涨,压力很大。

我的姐姐们的共同点:

家境算是普通小康,重视教育。

都勤奋聪明,乖乖女,学习都很好,a和b都是本市最好中学实验班毕业,c也是最好的top3中学,他们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姐姐们年纪相差不大,家境差不多,家里能提供的支持也差不多。如今过了30岁,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财富累积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了。

那么不说她们本身生活的幸福程度如何,因为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的,我个人都非常欣赏她们的独立和勇气。这里就大概谈谈财富累积这一块吧。毕竟我们是理财论坛嘛。

姐a的故事

姐a是我很佩服的一个,聪明有主见,老公是大学的男友,家境非常普通,以我姐姐的家庭条件,说是有点低就,不为过。结婚时候我们城市一般的主流都是:男孩子家提供房子。而当时她男票家里只给了20w,连同婚礼房子都包含进去了。那时候是2009年或者2010年,所以标准真的不是很高。结果姐姐她们非常努力,2人一起贷款,供了一个小房子,位置不错。2014年俩人贷款买了一个130平的大三房,当时价格380w+,也是顶着压力买的,目前1000w+。俩人生活挺简朴,开一辆二手小车,自己和孩子穿着打扮都朴素。今年在本市为父母买了一套二房,依然贷款,目前价值450w+.

感受:

1)工作努力,勤奋,不菲的工资收入是最有力的财富累积保证。

2)懂得把握时机:几次都是踩在暴涨之前买房,并懂得借用家庭力量,先后借钱又归还再借钱。

3)善用杠杆:每次都是贷款,且懂得充分利用,第一套是贷款,一直还款。第二套用的是老人的接力贷。第三套,把第一套清贷,所以依然算作第一套,首付2成,利率82折。

4)不懂的不碰:姐夫之前也试图炒炒股票,但是发现根本不是那块料,就坚决被姐姐叫停了。不买股票,累积到100w就买个房。然后努力慢慢还贷款。

5)生活俭朴,结余率很高:两口子不买名牌,不开好车,日子过的很简单,现在手机还是用着小米。

6)对父母大方,懂得做人:生孩子时候,姐的爸妈过去带孩子1年,那时候姐姐还住着小房子。为了大家都舒适,给父母租了附近的房子居住,尽量避免矛盾产生。我看过多少家庭都是不愿意花这个租房的钱,而搞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

后来在本市为父母买了新房,也是一种投资,从首付到贷款全部自己搞定,不动用父母的房子和钱,够大气,很孝顺。

姐a目前已经踏入千万俱乐部行列,且在可预测的未来,财富会继续快速累积。一是房子上涨,二是他们本身挣钱+攒钱的能力太强了。

姐b的故事:

b姐走的不是寻常路线。

她是我们当中功课最好的,情商也高,很受欢迎。她大学也是最好的大学之一,只是学的专业相对冷门一些。比较不好找工作,在毕业前申请了国外的大学,去念了研究生。出国的时候,海外研究生毕业还勉强能进入高校工作,而在她念书期间就变成了“海外博士生”才有资格了,家人就希望她继续念下去,可是德国的博士非常辛苦,很难念,她就没继续念。

毕业后找工作,专业的关系或者是海外就业机会不够多的缘故,就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全职工作,陆陆续续的做兼职:翻译等。薪水也不错,但是没什么结余。后来遇到了姐夫,大姐姐不少,结婚后,姐姐也没有再出去找工作,在家做家务做饭,偶尔接点活,国外假期多,假日就出去旅行,也没打算要孩子。

姐姐她们也不存钱,可能国外的存储意识就是淡漠,所以工作多年,2人都没有任何积蓄,租房住,不存钱,全花光,去年换车,还是找父母借了点钱,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这也太穷了吧”的感觉。

父母目前都在国内,60多岁了,好在身体不错。每年也固定去那玩几个月,说姐姐们日子过得也蛮好,很讲究情调,比如每餐都是精心,连搭配的酒也很有讲究。

也有些微忧虑,国外经济形势也不太好。

我经常安慰他们说:姐姐人家那过得才叫生活,我们就是:活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没什么压力,不用考虑什么房子,租一辈子房子也不错,不养孩子的话能玩一辈子,养了孩子在国外不用太考虑学区房,教育的问题,顺其自然也很好。旅旅游,吃吃饭,人生也很美好哈。

总之我也蛮欣赏这种生活态度的。只不过吧,父母们就没办法照顾了,老了无法定居国外,在国内万一有个病啊灾的的,太远也顾不过来,真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大病等),姐姐他们也拿不出来吧。

就是与世无争的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

姐姐出国前,其实国内的经济环境、工作机会等都不如国外,每次回国提起一些见闻我们也是非常羡慕。而近几年很明显的变化,国内就业机会,生活质量,物质等都有了不小的改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工资一般都能超过国外了,很多人的职业晋升非常快速,流动的人群使得我们的眼界也大大开阔,物质丰富到无以复加:全世界的东西只要你想要,都能在半个月内送到你家门口。

房产的增值,使得很多一线二线家庭很早都迈入了千万级俱乐部。

而定局国外,已经不像多年前那么令人羡慕了,工作机会制约,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以及远离家人,以及物质精神的均衡化,使得很多人不再觉得:让孩子去国外留学是镀金,而更多人理智的认为:那只是一种人生经历罢了。

感受:

1。大学的专业真的很重要:其实高考时候,姐a的分数还不如姐b,姐a报了建筑,姐b报了化学,毕业时候a很好找工作,b就相对不好找,选择出国留学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我觉得,大学专业很重要,选择时候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喜好和专长

2)家里的资源

3)未来发展空间,就业机会等

2。世界在剧烈的变动,彼时的天堂,几年间就会转化成普通的人间。如果说姐a以后分分钟就能选择出国或者定居二线城市。而姐b有的可选吗?回国的话,住哪就是个问题。

我们努力生活,很多时候不就是为了能多几个选择吗?

3。不论在哪里生活,都要做好累积财富的准备

确实是国外的福利保证比较完善,但是总有需要现钱的时候吧,有现金流,就是多一些机会。

ps:其实我个人还是蛮羡慕姐b的状态的,人生在世,过的无非一个爽字。想那么多干嘛,过好今天 ,开开心心就够了。

姐c的故事

来说说姐c,我觉得是蛮可惜的,从经济角度。

姐c工作的蛮早,因为年纪比我大一些嘛,刚毕业就是在银行工作,收入和福利都不错。结婚前单位一直给提供宿舍,位置还很不错。姐一直住到结婚前,她33岁才结婚,所以在那个宿舍里住了10多年。

期间全家人都一直劝她买房,定居了,还是有个自己的家好,总不能一直住宿舍啊。

10几年前,房价大家懂得,其实真的不算高。她有点积蓄,父母也有点,公积金还贷款,其实一点压力都没有。

但是她就是,没买。。。

1)房子太贵,不值得,等跌到5000我就买。

2)我要买大房子,130平米以上的,小的不买。

3)我还没结婚,男方以后也会准备房,想那么多干嘛。

结果,大家都懂的。房价一直没跌过,她住了10年宿舍,也一直没买房。

后来结婚时候,男方在郊区有个小房,姐觉得我也得有个自己的房子啊,婚前财产啊,就也在郊区买了个小房。这里不说婚前资产保护这些事情了,单纯从经济角度和实用角度,这2个房子真的价值不大:

1)太远,没法住。只能出租,再在市区租房。

2)升值缓慢。我大概看了下房价,2w+,一线城市这个价格,肯定是远远跑输平均涨幅的。

另外,一线现在的价格大家都懂得,估计以c的做事风格和速度,这辈子,上车的机会都不大了。

大家说居住在一线城市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就是享受一线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红利。比如工作机会,比如政策倾斜,比如房价的巨大涨幅。

能留在一线城市的人,如果不能够及时把握住这些红利机会,那么我觉得就白白浪费了很多机会。

一些思考:

1)身在一线城市,应该好好把握这个城市所带来的机会。说实话,是要有多不敏感,多坚定,才能守住这10几年周围的种种诱惑,坚决贯彻“不买房不买房就是不买房”这一宗旨的。我也是挺佩服的。

2)女孩子要是结婚的晚,婚前买一套房子真的挺好的。但别买坑啊。

3)婚姻中的注重财产保护是好事,但太注重了,难免生分,其实也不利于家庭经济发展。

c和丈夫据说现在还是经济AA,各自还贷款,这种模式可能挺适合有钱的家庭,就是谁也不占谁便宜。但是放在经济普通的人家,其实不太实用,就是力量没法合并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说,他们如果能把各自买郊区房子的钱放在一起,买个市区房子,一起还贷款,可能财富累积的速度回更快一些,起码不用再租房住了啊。

对于我3个姐姐,我个人是很欣赏的,独立,不啃老,能承担起自己想要的生活,且在自己的领域过的都不错。这里不做高低评判,只是说说个人观点,且只针对经济方面。

同一起跑线的人,会由于个人性格,际遇或生活方式的不同,大家的经济水平产生了差距。

  • 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 扫描以下微博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Jiu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 年 9 月 19 日10:34: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iuyancf.com/archives/1628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