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庭如何理财的呢?

  • 293
  • 阅读模式

英国:金融业高度发达,银行理财广受欢迎 ­

英国家庭财富主要包括房地产、保险、投资、收藏、储蓄等。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是英国家庭的重要课题,同时国家和金融机构也分担了大量居民理财工作。 ­
英国政府实行鼓励工作、储蓄及投资的税收福利体制。英国人相当部分收入以纳税形式交由国家统一理财,给大众提供养老、医疗等基本福利保障。 ­

房地产投资在英国家庭理财中很受欢迎。英国目前共有1160万个住房按揭贷款,其中77万个投资者买来出租而非自住。英国房价持续上升,越早买房越能享受到涨价红利,故英国人一有稳定收便着手按揭买房。保险公司也推出按揭偿还保险,保障购房人在事故、疾病、失业期间仍能连续还贷,目前英国60%新购房者买了此险。 ­
银行是普通民众理财的主要帮手。保险、股票、基金、期货、金融衍生产品、贵金属、大宗商品等属于英国人的传统投资项目,主要是满足长期理财需要。英国持股人数约占全国人口23%,但直接在股市开户交易的并不多,大部分通过购买金融机构投资新产品成为股民,风险比自己操盘小。 ­

艺术品收藏及交易属于替代投资产品,是高财富家庭长期投资的不错选择。 ­

美国: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

美国人理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信封式理财,合理消费。 ­
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社会,过度消费问题确实令人头疼。为了确保收支平衡,典型的美国家庭传统理财方式是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分门别类装几个信封,专款专用,或用于食品支出,或用于娱乐开销,用多用少,一目了然。 ­

然而,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刷卡便利的同时,消费支出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据统计,大多数美国家庭信用卡欠债平均达9000美元,开销比收入高出10%左右。为此,以信封式理财方式为模型的个人电子理财软件应运而生,帮助用户做好家庭预算理财,动态跟踪个人消费细节,防止同类商品重复购买,控制信用卡过度消费。另一种是长期投资,降代风险。美国家庭投资理财颇具特色。首先,美国人十分重视购买保险,医疗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退休养老保险等险种深受欢迎。据统计,美国家庭用于保险的费用占其年收入的10%~20%。美国发达的保险网络已成为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补充,不仅解除了千家万户的后顾之忧,还成为一种有效投资。美国人投资理财不会孤注一掷,投资资金一般为家庭收入的5%~10%。据报道,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给自己定的理财原则 包括:一是3年内要动用的资金,不要投向证券市场;二是每月用来付分期付款的钱不能超过收入的50%。 ­
美国金融业十分发达,各式各样的金融理财产品,如股票、基金、证券、存款、债券、投资保险等,客观上也为投资理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

新加坡:存款有方,赚钱有道 ­

新加坡的法琳达女士参加过“钱财意识”讲习班之后,她确定了家庭理财的三个步骤:1.分清“需要”和“想要”。优先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至于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则仔细考虑才做决定。2.作好预算,确保不超越支付能力。3.定期储蓄,积少成多。几年下来,这些措施还真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她一家的日子比以前宽裕了不少。 ­

“钱财意识”是新加坡政府2003年推出的一项全国性财务教育计划,其宗旨就是教导新加坡人如何做到存钱有方,理财有道。 ­
房产、保险和证券是新加坡人理财最主要的三个品种,尤其是房产,但一般家庭供房占收入比例不应太高,超过5成以上就应该注意风险了。新加坡有几百种基金供选择,不少投资者倾向基中低风险低收益的保本基金。 ­

新加坡多数人投资于股票、物业等,与新加坡政府推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这是一项深受广大国民欢迎的社会保障储蓄投资计划,不但解决了公积金会员退休、购房及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动用公积金存款购买人寿保险,投资获得国家允许可动用公积金购买的股票和债券,支付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

韩国:科学引导,理性投资

目前在韩国,个人和家庭理财已十分普及,有人说韩国进入了“国民理财时代”。 ­
在韩国,作为长期投资,不动产仍是最受青睐的选择。调查选项中,选择山林、土地的占33.1%,选择公寓住宅的占28.4%,选择商业街和办公楼的占20.6%;相反,选择基金等间接投资商品和股票债券的分别占5.3%和1.5%。 ­

当然,理财热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今年以来,累积型股票式基金就广受欢迎。这种基金需要每月存入一定金额(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基金定投型产品),大部分属于长线投资。与短线直接投资不同的是,它有相对较高的收益,在投资时受指数升降的影响也不大。 ­

  • 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 扫描以下微博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Jiu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3 年 8 月 15 日14:15: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iuyancf.com/archives/866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