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禁令间接波及银行业
上周,证监会一纸禁令叫停了伞形信托。尽管针对的是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但在市场上的成效已经显现。昨日,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获悉,作为伞形信托大户的银行业,大部分已停止了伞形信托的相关业务。
部分银行禁令前已退出
“现在大部分银行都暂停了伞形信托业务。”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坦言,证监会禁令过后,已经鲜有银行再进行这项业务了。
用益信托网创始人李旸也向北京晨报记者证实,多数银行已经退出伞形信托业务。“有一部分银行是在证监会禁令之前就已经退出了。毕竟现在股市风险增加,借钱炒股的情况如果太多,会放大风险。”
不过,一位股份制银行主管理财业务的人士表示,该银行未暂停针对伞形信托的相关业务。“证监会的禁令是针对券商而非银行,银行目前还可以继续这项业务,并不算违规。”
新增伞形信托已无法设立
4月17日,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出“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
“证监会禁令的确管不到银行业务,但并不代表银行的伞形信托业务就不受影响。”信托业内人士直言,证监会上述表态实际上是叫停了伞形信托在证券公司开户,这就遏制了伞形信托的发展。据该人士介绍,伞形信托就像个人炒股,要炒股就要在证券公司开立账户。每个伞形信托的证券账户都是针对特定一个产品的账户,开展新的业务就要重新开户。如果限制开户,相当于限制了新增业务。上述人士介绍,一般来讲,存量业务在到期后将自动退出。
“我们本来还想在近期开展伞形信托业务,现在已经无法设立新业务了。”这位业内人士苦笑着说下手太晚,“在股市走势好的时候,伞形信托很挣钱。”
名词解释
伞形信托
所谓伞形信托,就是用银行理财资金借道信托产品,通过配资、融资等方式,增加杠杆后投资于股市。呈现在百姓面前时,伞形信托可能仅仅是理财产品投向的一种。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理财产品中投向伞形信托十分普遍。
在伞形信托业务过程中,银行是提供配资资金的一方,往往与配资方约定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无论配资方的回报是亏是赚,都将优先保证银行资金及收益的安全。每个信托产品都会与多个银行进行配资,而每个银行的资金都是专用、独立的账户,这些账户就像雨伞的形状一样挂在作为“伞把”的同一信托产品下面。一般来讲,配资杠杆在2.5倍以下的伞形信托,相对风险较低。
据李旸介绍,一般来讲伞形信托会有强制平仓机制,底线是保证优先级的本金及收益安全。“但如果借钱炒股的一方由于操作不当,碰到跌停等情况无法出场,就会导致银行的资金遭受损失。”
- 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扫描以下微博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