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房价连续6个月回升 深圳涨32.66%领跑全国

  • 330
  • 阅读模式

近期,楼市频迎利好,市场交易也有所体现。

中国指数研究院11月1日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10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4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0%,涨幅较上月扩大0.02个百分点。这是百城住宅均价连续6个月出现环比上涨。

今年楼市暖冬可期,中指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望未来,在持续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购房需求将继续稳步释放;同时,随着年底临近,多数房企将采取更积极的销售策略,整体库存压力将继续缓解。

深圳房价同比涨32.66%

2015年10月,住宅价格环比2015年9月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8个,较上月减少11个。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包括深圳、武汉、北京等。

中原地产监测的24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多数城市的库存面积有小幅降低,该机构分析师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库存消化周期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已经成功压制住了该指标继续增长的势头,部分城市的消化周期已经小有回落。

百城房价10月住宅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07%,涨幅较上月扩大0.71个百分点。上涨的城市个数为33个,上涨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9个。其中,深圳上涨32.66%,仍居首位。4个一线城市中,仅广州略降2.56%。

黄瑜说,整体来看,10月全国楼市平稳回升,百城价格指数环比、同比继续双涨,且涨幅均有所扩大。

政策方面,央行宣布自10月24日起实施“双降”,购房成本持续降低,企业融资环境也进一步改善。

“供应方面,本月为‘银十’楼市传统旺季,房企推盘再度发力,重点城市推盘量大幅上升;成交方面,在政策刺激和房企积极销售策略推动下,成交量保持平稳。”黄瑜说。

不过,从“金九银十”来看,北京等热点城市表现低于预期。根据链家研究院统计,10月前25天,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6390套,环比下降9.2%。纯商品住宅成交2701套,环比下降20.5%,较去年同期上涨7.9%,预计全月成交或将在4000套左右。

但这不能准确反映出楼市热度,链家分析师李巧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下滑主要与供应有关,原因在于房企放慢推盘节奏和前期土地供应偏低拖累下游供应量。

“从新入市的几个项目来看,当前市场的购房热情依然较浓,多个项目在开盘当天出现日光现象。”李巧玲认为,虽然有前期蓄客的作用,但是也离不开当下需求的热情,加上近期“双降”利好政策的出台,银行房贷优惠折扣有望继续松动,预计房价仍会小幅回暖。

全面放开二孩或提振楼市

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但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可望暖冬。

黄瑜说,随着年底临近,多数房企在年度销售目标和资金回款压力下,将采取更积极的销售策略,市场整体库存压力将继续缓解。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万科等标杆房企在内的58家上市房企公布了三季报,合计58家房企总营业收入为3778.3亿元,但净利润总共只有282.1亿元,净利润率为7.5%。

张大伟表示,目前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调,预期随着中小房企集中公布三季报,房企的净利润整体将在8%左右,2015年将是房企第一次出现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两位数的年份。

迫于任务与现金回流等压力,市场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多数房企将会在四季度加速推盘,库存较大的城市以价换量的策略或会得到更坚定的执行。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至今年底,在开发商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影响下,今年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再次成为楼市“大年”。

政策端也释放利好信号。张大伟分析说,三季度GDP增速不足7%,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且面临转型之际,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作用再度被强化。外需低迷使得出口增长乏力,拉动经济的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消费将发挥更大的动力。

他说,房地产市场无论是对投资还是对消费增长贡献占比都不容忽视,因此住房消费受到政策的全面鼓励。

这集中体现在,信贷层面的放松,加上公积金、营业税等实质利好政策出台,有利于解放购房者负担,释放潜在购买力,同时改善了购房者对未来楼市走向的预期。

此外,刚刚公布的五中全会公报谋划“十三五”蓝图,虽未提及房地产,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使得楼市成为最显性受益者。

“改善型住房项目迎来直接利好。”张宏伟表示,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从二孩政策对楼市的趋势影响来看,对于提振楼市需求,延缓楼市增量房增速下滑会起到一定作用,对当前楼市去库存也有积极的意义。

  • 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 扫描以下微博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weinxin
Jiu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5 年 11 月 2 日10:37: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iuyancf.com/archives/1465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