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8日公布的9月及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资金流向传递出了明显的“向实”信号。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比过去5年该月平均贷款增量的0.76万亿元多出0.46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182亿元,比上月多增497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除此之外,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的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剪刀差”继8月出现历史性收窄后,9月继续收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企业投资和信贷需求上升,一方面表明实体经济有所企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银行信贷策略正从“重零售、轻公司”向均衡投放转变。
居民按揭贷款持续扩张,9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占新增贷款比例为39%,同比多增2055亿元。而今年1~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
温彬表示,受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回升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预计年内不会降息。
企业贷款“逆袭”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7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7万亿元。
具体来看,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融资支持力度加大。9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182亿元,比上月多增了497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当月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0.9%,比上月高出38.2个百分点。
结构上看,9月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4466亿元,而8月份这一项曾减少80亿元,7月份的数据也仅为1514亿元。7、8月份企业信贷疲软一度被解读为资金“脱实向虚”情况十分严重。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孙彬彬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或与9月地方债置换规模下降及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密集落地有关,企业信贷融资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9月地方债券置换规模为2447亿元,较8月的7134亿元显著回落。去年四季度开始,PPP项目入库数量加快,“从草根调研到落地时间约为一年,那么PPP今年9月开始带来的中长期贷款贡献会上升。”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表示。
央行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三季度有59.4%的银行家认为贷款需求增长由企业投资增加导致,这一比重较二季度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从投向来看,9月服务业的投资增速远超基础设施业,前者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9.2%,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后者为6.3%,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6.8个和9.9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的M1、M2“剪刀差”继8月出现历史性收窄后,9月继续收窄。市场人士评论,这显示出资金在流向实体经济。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852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M1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而这一数据回落有两个主因,一是受国庆假期因素影响,部分单位活期存款会转为通知存款等收益率更高的存款品种,导致单位活期存款减少;二是部分金融机构的借款客户于季末集中归还借款利息,也是单位活期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
对于“剪刀差”连续第二个月收窄,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显示出资金“堰塞湖”下的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问题有所趋缓。
住房贷款有所降温
央行数据显示,9月居民新增贷款6370亿元,环比少增385亿,同比增加2152亿。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5741亿元,环比多增455亿元,同比多增2485亿元。9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占新增贷款比例为39%。
阮健弘在18日的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活跃。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也与金融机构、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选择有关。
不过,和7月、8月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9月的火热程度有所降温。9月份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为52%,8月份的占比则为71%,7月份更是高达98%。
“近期,一些城市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未来个人住房贷款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阮健弘表示。
此外,从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的结构上看,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4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增加较多,占比上升。9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38亿元。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徐洁勤曾表示,过度依赖间接融资,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变化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也是一个积极信号。”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外汇占款作为央行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渠道,9月继续下滑,并创今年1月的最大降幅。但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不断,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限。虽然温彬认为年内可能还有一次降准,但也有观点认为可能不大。
9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减少3375亿元,同期外汇储备下降188亿美元。这是外汇占款连续11个月下滑,并再创降幅纪录。
阮健弘在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解释称,9月外汇占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国庆长假出境游需求旺盛,导致9月份购汇需求阶段性增加,央行向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外汇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也与央行为支持“走出去”战略,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相关外汇资金安排有关。
此外,阮健弘表示,9月份外汇储备与央行外汇占款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主要与部分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上涨及一些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导致的币值重估等因素有关。
明明认为,外汇占款的持续减少表明市场流动性压力不减,与近期偏紧的市场资金表现相一致。然而在目前美联储加息日期临近,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不断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降准并不在考虑范畴之内,降准仍不可期。
温彬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受CPI增速回升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预计年内不会出台降息措施。同时,尽管央行通过以“逆回购+MLF”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平稳,但随着外汇占款收缩力度不断加大,他认为年内仍有一次降准可能。
孙彬彬认为,9月信贷明显超预期,居民继续加杠杆,企业融资明显改善,央行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健概率极大,利率继续维持区间震荡判断。
- 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
- 扫描以下微博二维码
-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内容